【凝心聚力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,多措并举铺设就业创业青春路丨学校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巡礼】锚定就业核心 多维协同破局——信息工程学院“136模式”夯实就业创业工作实践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    编者按: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,关乎国计民生、牵动千家万户,是重要的民生工程,是高校办学水平办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,更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。多年来,我校积极贯彻新时代教育要求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遵循OBE理念,“双群驱动”赋能人才培养,深度开展校企合作,推行课赛证融通,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就、以赛促创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;春秋季双选、访企拓岗、参军入伍、专升本升学、基层服务项目等多措并举,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,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斐然、持续向好,并由此带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。为梳理总结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经验,鼓舞士气、振奋人心、凝聚力量,根据理事会领导指示,党委宣传部开设【凝心聚力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,多措并举铺设就业创业青春路——学校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巡礼】专栏,集中宣传报道各学院与相关部门就业创业工作做法、工作亮点与工作成就,藉此进一步激励与促进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  就业是民生之本,更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落脚点。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、信息技术行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,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培养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,面临着提升学生就业质量、拓宽就业渠道、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严峻挑战。信息工程学院始终锚定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,通过强化组织保障、筑牢思想根基、精准对接需求,创新构建“一线贯穿、三步筑基、六措发力”的“136就业工作模式”,有效破解高职学生就业难题,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,为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。
  一、围绕就业核心目标,构建就业工作大格局
  信息工程学院始终将学生就业作为各项工作的“生命线”,打破“重教学、轻就业”“重毕业、轻全程”的传统思维,确立“就业导向、全程融入、精准服务”的工作理念,将就业工作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周期。
 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,学院紧扣区域产业需求和行业岗位标准,优化课程设置,强化实践教学,实现“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、技能培养与职业发展契合”;在日常管理中,学院将就业指导、职业规划与学风建设、思想教育有机融合,形成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闭环联动机制。通过明确“就业主线”的核心地位,全院上下凝聚起“人人关心就业、事事围绕就业、时时服务就业”的工作合力,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筑牢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
学院多次荣获就业工作先进集体
  二、夯实“三步基础”,强化就业支撑体系建设
 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,强化组织保障。为确保就业工作有序推进,信息工程学院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,由学院党总支书记、院长担任组长,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、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,成员涵盖各教研室主任、团委、学工办、辅导员及行业企业代表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分析就业形势,破解就业工作难点问题,制定年度就业工作方案和目标任务;建立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、团委、学工办牵头落实、教研室协同配合、辅导员具体执行”的工作机制,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年度考核指标体系,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,形成“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”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,为就业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信息工程学院院长、总支书记董宝阳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
信息工程学院总支副书记张玉龙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
  入学即树就业观念,筑牢思想根基。针对专科学生入学初期职业规划模糊、就业意识薄弱等问题,学院将就业观念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核心内容,实现“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”。通过开展“新生入学教育”“专业教育”“优秀校友分享会”“职业规划大赛”等活动,帮助新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、岗位需求标准和职业发展路径;依托学校开设的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》课程,从职业认知、简历制作、面试技巧、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教学,引导学生树立“早规划、早准备、早就业”的意识;依托主题班会、一对一谈心谈话等形式,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,开展个性化就业观念引导,摒弃“眼高手低”“重学历轻技能”等错误认知,树立“先就业、再择业、后创业”的务实就业观,为后续就业工作奠定思想基础。
新生入学教育环节:就业启蒙教育、优秀毕业生案例
  因材施教建档案,精准对接需求。为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,信息工程学院建立“一生一档”的个性化就业档案管理体系,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、技能水平、就业意向、家庭背景等情况,进行分类建档、动态管理。通过问卷调查、座谈交流、技能测评等方式,全面掌握学生就业诉求。对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,重点记录其目标岗位、薪资期望、意向区域等信息;对技能薄弱的学生,标注其短板不足和提升需求;对有升学、参军、基层服务等特殊意向的学生,单独分类管理。就业档案实行“每月更新、动态跟踪”,辅导员根据档案信息,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就业提升计划,实现“一人一策”的精准指导,让就业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  三、六项重要举措发力,推动就业质量全面提升
  依托省级就业平台,拓宽岗位供给渠道。学院积极对接河南省大中专就业服务中心平台,充分利用省级平台资源丰富、覆盖面广、权威性强的优势,及时获取岗位信息、招聘会通知、政策解读等资源。安排专人负责平台信息筛选与推送,根据学生就业档案中的岗位意向,精准推送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,确保岗位信息直达学生;组织学生参与平台举办的线上招聘会、行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,打破地域限制,为学生提供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-【官方唯一授权】@优质就业选择。近年来,通过省级平台累计为学生推送岗位信息数千条,组织学生参与线上招聘会数十场,有效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。
依托省就业平台,为学生发布岗位
  办好校内双选会,搭建校企对接桥梁。校内双选会是实现学生与企业精准对接的重要载体。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春季、秋季两场大型校园双选会,并结合专业特点,举办行业专场招聘,通过“企业岗位预告+学生意向登记”的方式,提高双选会对接效率。双选会现场设置咨询服务台,为学生和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;会后及时跟踪学生签约情况,协助解决后续沟通对接问题。近三年,信息工程学院累计举办双选会6余场,邀请参会企业120余家,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,双选会签约率持续保持在25%以上。
双选会现场:学校领导与数十家企业代表合影,学生与企业面对面咨询
  强化专升本辅导,满足升学发展需求。针对部分学生升学深造的需求,信息工程学院将“专升本”作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,构建“全方位、多层次”的专升本辅导体系。邀请成功上岸的校友分享备考经验和择校心得,帮助学生树立备考信心。近年来,信息工程学院专升本录取率逐年提升,其中曹子雄同学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录取、吴梦园同学被河南工学院录取、戚鑫源同学被河南工业大学录取、段振开同学被河南理工大学录取等,累计已有数百名学生通过专升本考入理想本科院校,为后续就业和发展奠定了更高基础。
专升本考前动员大会
  解读基层服务政策,引导学生服务基层。为响应国家号召,鼓励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,信息工程学院重点加强“西部计划”“三支一扶”等基层服务项目的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。通过专题宣讲会、政策手册发放、线上答疑等形式,详细介绍基层服务项目的招募条件、岗位设置、待遇保障、发展前景等内容,让学生全面了解基层服务的意义和价值;筛选有基层服务意向的学生,建立专项台账,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指导,协助学生完成报名、审核、面试等流程;邀请往届参与基层服务的校友分享工作经历和感悟,用真实案例打动学生,引导学生树立“到基层去、到西部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理想信念。近年来,信息工程学院已有数6名学生参与西部计划、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,其中2019级李岩同学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农业农村局、2020级李建恒同学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、2021级杨茹同学服务于共青团卢氏县委员会、2022级陈桂斌同学服务于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政府信访办等,在基层岗位上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。
2019级李岩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农业农村局
2020级李建恒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
2021级杨茹服务于共青团卢氏县委员会
2022级陈桂斌服务于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政府信访办
  鼓励参军入伍,实现报国就业双赢。参军入伍是学生报效国家、锻炼自我、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。学院高度重视征兵工作,与当地征兵办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。学院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,并设立办公室,通过学校人民武装部和学院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征兵宣讲会、征兵海报张贴等多种形式,宣传征兵政策、入伍流程、优抚待遇等内容,重点解读大学生参军的专项优惠政策,如学费补偿、升学加分、就业优先等,激发学生参军热情;对有参军意向的学生,开展“一对一”征兵指导,协助学生完成体检、政审等工作,解决学生后顾之忧;对退伍返校学生,提供就业帮扶,优先推荐就业岗位,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。其中在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现场,学院侯云鹏同学、付振海同学、关增辉同学身着戎装,出现在阅兵现场,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。近三年,学院共有百余名学生光荣入伍,既为国防事业贡献了力量,也通过军营锻炼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,为后续就业发展增添了优势。
学校人民武装部部长李小军为我院学生解读入伍政策
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、学工办主任做征兵动员
信息工程学院三名同学出现在今年阅兵现场接受检阅
  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,破解就业难点问题。针对就业困难学生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、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,信息工程学院建立“一对一”就业帮扶机制,通过“三个三”工作方式,确保“不让一个学生因就业困难而掉队”。为每一名就业困难学生指定一名帮扶责任人(辅导员或专业教师),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。对缺乏就业渠道的学生,优先推荐就业岗位,组织参与专场招聘会;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,开展心理疏导,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焦虑,树立就业信心;对家庭困难学生,提供求职补贴、交通补贴等支持,解决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。同时,建立就业帮扶动态跟踪机制,定期了解学生就业进展,及时调整帮扶措施,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。近年来,学院就业困难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%以上,实现了全员就业的目标。
信息工程学院就业帮扶台账
  四、工作成效与展望
  通过“一线贯穿、三步筑基、六措发力”的就业工作体系建设,信息工程学院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先后荣获学校“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等荣誉称号,得到了学生、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。
  下一步,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坚守就业工作主线,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系。一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,拓展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-【官方唯一授权】@优质就业岗位资源,推动产教融合与就业衔接;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,提升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;三是创新就业服务模式,利用大数据、新媒体等手段,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;四是持续加强就业观念教育,引导学生树立更加务实、多元的就业观。信息工程学院将以更大的决心、更实的举措,全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,为培养365体育彩票_365bet体育娱乐场-【官方唯一授权】@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出更大贡献。
资料来源/信息工程学院
审核/季荣臣
编辑/朱昱函